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
             高考辅导
             学海导航
             新课标实践
             教学反思
             校本课程
             特长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教研 >> 新课标实践
新课标实践
 
曲尽其意,妙趣横生
发布日期:2018-10-23 发稿人:
——高考古典诗词间接抒情探究
河北南宫中学 于红艳
 
近年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中,间接抒情方式曾多次涉猎,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诗词间接抒情的特点,下面我们具体探究一下间接抒情常考的几种方式:
一、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要表达的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并不直接抒写感情,而是寄托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越发使人体会到真情实感。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梅、兰、竹、菊、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微风、细雨和梧桐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以景传情达意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故乡明月”多用于表达“乡思情”,“松风山月”大多表达的是“隐逸情”,“中秋圆月”多表达诗人的“相思情苦”,而“长亭折柳”则表达的是“惜别情”等等。这些景物传达情感有一定的固定性,因此平时做题时应注意多总结。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故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      
二、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常常借助于所咏事物的一些特性,来寄托、传达作者的志向、抱负和操守等。如李清照的《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首词中的“桂花”色“淡”、体“轻”、性“柔”,在人们不经意处散发着阵阵的清香,不须一般鲜花的娇媚鲜艳,却独傲群芳,如同外表美丽而更兼品格高贵的君子。全词作者借对桂花的赞叹与欣赏,同时也是作者高洁品性的写照。
三、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因此可见古典诗词中借古是为了讽今,观今鉴古,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以表达诗的题旨。
四、用典抒情:包括用事和引用(化用)前人诗文句两种,一般侧重指前者。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能理解作者通过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中:“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能泣珠。”诗人借鲛人泣珠的民间神话传说,塑造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意在说明自己梦想与情思破灭后所得的只是满眼的泪水,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怅然与哀怨。
五、叙事抒情:就是通过对具体人物形象和生活事件的叙述来抒发作者情感的手法。作者的情感往往曲折地蕴含在人物、事件的叙述之中。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的前四句是通过写母亲给要去远方的游子缝衣这件事表达母亲对孩子的爱。
以上就是关于间接抒情手法的总结,同学们只要对诗词多加涵咏,认真审题,掌握规律,定能得到较高的分值。
 

Copyright(C) 南宫一中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8000320号
地址:河北省南宫市大庆街 邮政编码:055750 联系电话:0319-5169363
建议分辨率:1024*768 技术支持:河北网

Copyright(C) 南宫市启臻高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8000320号-1
地址:河北省南宫市大庆街 邮政编码:055750 联系电话:0319-5169363
建议分辨率:1024*768 技术支持:河北网新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 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