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
             高考辅导
             学海导航
             新课标实践
             教学反思
             校本课程
             特长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教研 >> 新课标实践
新课标实践
 
中学生的“假努力”现象
发布日期:2018-05-21 发稿人:
化学组 赵宏彦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多努力,成绩肯定比别人好,勤奋未必成功,但不勤奋就注定失败。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明明很努力,成绩却不好呢?在普通班的学生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这是因为他们很多人存在“假努力”现象。
今天跟大家探讨这个问题,其实我受了很多学生的启发,最先启发我的是班里的一个女生,这个女生特别乖巧、安静。但是在每次月考中,她的成绩很不理想。经过两周的观察,我们发现了这个孩子的问题:在上课时,不管老师在讲课、展示PPT、提问……这个小姑娘都在记笔记,甚至有时候,老师翻PPT比较快,她可以不看本子,只盯着屏幕,然后快速地记下来,她的笔记本字写得非常工整,内容也非常全面,她的错题本也写得非常漂亮,也写得非常多,但是她自己掌握的效果却很差。 看到这,大家应该都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看起来,这个小姑娘确实很勤奋、很努力,但事实上,由于方法不得当,她的行为,就是一种“假努力”,也就是无效的努力
学生经常被一些低质量的勤奋蒙蔽了双眼,觉得这就是在努力,而很多时候,低质量的勤奋掩盖下的,才是真懒惰。在我8年的教学经验中,大概见过以下两种类型的“懒惰”:肢体懒惰和用脑懒惰。肢体懒惰的学生,上课不爱动笔,喜欢用眼睛,用脑子想,考试时常常眼高手低;用脑懒惰的学生,则是机械地记笔记、刷题,而不“琢磨”、不“走心”。上面我们说的这个女生,就是典型的“脑懒体勤”的学习者,我认为这样的孩子很可怜,别人学的时候,她也学;别人玩,她还在学习,但最后,她的成绩还不如人家边玩边学的孩子。既没玩好,又没学好,所以,这样的“勤奋”,是我们一定要避免的。我常见到这样一种孩子,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表现得特别从容,简单地说就是:玩也玩了,学也学了。这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把上课的时间利用得很“走心”,在有效的时间里,把该做的事情都完成了,自然有更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生活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努力。
1.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该干什么的时间就干什么,不必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上课就要以听为主,以理解为主,以记为辅;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在课上的45分钟时间里,讲授新知识,这是最黄金的45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里,学生走神了,那么他就失去了最佳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时间。很多学生课后花大量时间去补习,就在于课上错过了黄金45分钟。
2.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有的孩子上了一节课,甚至上了一天的课,都没有提出一个问题,但“没问题”就是真的会了吗?其实也未必。很多时候,“没问题”恰恰证明孩子没有听懂,没有融入到课堂中,试想,对于一个你完全不懂的领域,让你去提问,你能问出来吗?当然不能。
3.不要拿时间来衡量勤奋我们老师一定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孩子一天到晚坐在书桌前,就是“好好学习”,就是“勤奋”——长时间学习不等于深度思考,也不等于学进去了。长时间学习可能是在毫无意义的刷题。刷题不见得就是好的,有的学生就是在刷题的过程中,一遍、两遍、三遍地重复自己的错误,这是很可怕的。
 

Copyright(C) 南宫一中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8000320号
地址:河北省南宫市大庆街 邮政编码:055750 联系电话:0319-5169363
建议分辨率:1024*768 技术支持:河北网

Copyright(C) 南宫市启臻高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8000320号-1 冀公网安备13058102006838
地址:河北省南宫市大庆街 邮政编码:055750 联系电话:0319-5169363
建议分辨率:1024*768 技术支持:河北网新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 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