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的暑假期间,当学生们享受着假期带来的轻松与欢乐时,教师们也迎来了一个宝贵的自我提升时段。暑假并不意味着教育的暂停,而是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充电、蓄能的机会。在这个宝贵的时间段,我选择阅读这本李政涛教授的书——《活在课堂里》,他在书中说道,所有教师的人生之路,都通向这样的目标:上好每一堂课,成为一名好教师,过好自己的课堂生活。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青年班主任,我深知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更新教育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首先是:课堂要“实”
从书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叶澜先生和于漪老师的崇敬。开篇就提到叶澜先生好课的五个“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我认为,作为青年教师,首要尽力做到的是上有意义的课、有效率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同时也是常态的、有待完善的课,每位教师都是课堂上的作家,天天和学生一起即兴创作各种课堂作品。无论作品是什么样的,都值得用心呵护和敬重。在创造作品中,要敢于创作,不拘于教案,让课堂自然生成,在不断试错中找到教学中的最优解。
其次是:课堂要“清”
每节课都尽量做到学生的价值、目标、内容、方法、环节、指令清晰。在“清”的环节有一个经常容易忽视的点——倾听,如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听什么、怎么听,才叫做认真倾听?总结起来就是五点:专注、理解、比较、动笔、评价,只有如此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倾听要求,学生才能带着具体可行的学法和做法,走出课堂,而不是只记住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大道理。
最后是:课堂要“细”
作为教师来讲,必须要注意的是对细节的打磨和关注。以小组合作为例,一是细化训练起点,做到独学在前,学生自己有所思,然后再小组合作,带着问题和思考合作学习。二是细化内容,把握难易,激发学生兴趣。三是细化时间,提出明确要求。四是细化分组和分工,做到每位组员都有自己的价值。五是细化教师要求,教师出示要求提醒学生合作中圈画、批注、记录,以此提升学生的能力。